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陈光诚事件越闹越大 希拉里和北京针锋相对

「陈光诚事件」持续延烧,逐渐升高为中美在人权议题上的较劲。4日美国国务卿喜莱莉.柯林顿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此议题上交锋。喜莱莉重申美国对人权的重视,必要时会与中方「谈论个案」;戴秉国则以人权不该「干扰一国内政」回敬。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4日结束,在会后举行的中美联合记者会上,「陈光诚事件」依旧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中美代表致辞时,都没有提到这一事件,但双方公开的谈话内容中,立场针锋相对。


  双方提交联合新闻稿,在具体成果中提到,中美将加强双边对话与磋商,重申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就「人权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双方并决定今年夏天在美国华府举行「人权对话」,「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继续就人权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的承诺」。

  会后喜莱莉出席美方记者会表示,陈光诚表达他想与家人前往美国读书的意愿,中国并发表声明指陈光诚可前往国外,让美国受到鼓舞,事件已取得进展。美国会持续针对此事与中国接触,但「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她表示,美国处理「陈光诚事件」,一直以陈光诚个人选择与价值观作为主要原则,今后美国会持续与陈光诚保持联系。

  她说,「陈光诚事件」不仅是「知名活动家」的事,也涉及人权、涉及中国这个超过10亿人口的伟大国家的前途。美国一方面尊重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也尊重陈光诚个人意愿。

  她在联合记者会指出,双方在对话中也讨论到一些无法达成共识的领域。美国会继续提出人权议题,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必要时也会与中方谈论个案」,尽可能避免不同意见影响或干扰两国的合作。

  戴秉国回应,谈到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意见,确实存在分歧。但在中共建政以来,中国在人权方面已取得进展,况且没有任何国家在人权上是尽善尽美的。他强调,人权问题不应成为中美之间的干扰因素,也不应干扰到一国的内政。

  他还说,对话中双方广泛地交换意见,但双方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只能尽可能寻找共同点与合作的可能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