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六四”廿三年 左右讨论再掀高潮

【多维新闻】近日,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在香港出书《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烁真》,称自己在“六四”中只是一个傀儡,撇清历史责任,并称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遭遇与自己十分相似。事实上,在“薄熙来事件”发生伊始,就有声音认为这是自89年“六四”事件后中共面临的最大政治事件。而这两起距离23年的政治事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都是在中国转型期,中国左右派自上而下开始一场关于“中国将往何处去、建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的大讨论。

80年代,中国社会思想日益开放,上至政界、知识界,下至民间,在反思十年文革的基础上,追求自由、民主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同时中共官僚阶级中也存在一大批依然报有传统”左倾“思想的官员,两种思想在政治、经济层面不断碰撞。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奠定稳固的基础的条件下,中国思想界的激进民主力量开始试图借助于中国社会中的反市场力量去发动群众运动,最终在1989年6月份达到高潮,最终的结果是在邓小平等中共元老的强腕之下,经济层面的改革开放没有因此中断,继续进行。政治层面的变革却暂时原地踏步,虽然在此后中共也在不断尝试改革,但是那种“狂飙突进追求民主”的状态再也没有出现,中国民运日渐式微。

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毋庸置疑,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群体性事件频发,底层抗争在规模、频率和激烈程度上迅速发展等情况却开始严重,而当局近几年来有目的的对舆论进行放松,沉寂多年的中国左右两派声音又日渐增大。中国大陆知识层在政治态度和思想取向上也更加激进,左派要求社会公平,彻底走回毛时代,右派极端者也要求社会民主,进行彻底而激进的政治变革。这些观点在部分官民对抗等重大议题上激烈对撞、沸反盈天,百家争鸣的初级阶段特征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薄熙来主掌重庆,以“唱红打黑”为口号,确保民生为基础的所谓重庆模式也在过去几年一直受到左右两派的关注,此前多维也认为这场对于重庆模式的讨论可以看作是上承上世纪80年代大讨论的余音,是新的一场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大讨论中的序幕。

事实上,不同于“六四”前左右两派势不两立乃至最后发展到流血的地步,这次大讨论自开始就将主战场搬到了网络之上,网站聚焦内容往往是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虽然互相抨击的激烈程度不逊当年,但是却在形式上显得更加稳定、平和,不至于干扰中国社会的整体思想,干扰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向。而“薄熙来事件”的意外发生,可以看作是一个“变量”,因为此前以“乌有之乡”为首的一干左派网站都将薄熙来当作是其政治理想在中国政坛上的代表,薄的倒台被认为原本平衡的左右派势力开始发生倾斜。

但是目前来看,中共似乎并不希望事态走向这一步,不同于“六四”时期当局最终不得不派出军队等国家机器进行镇压,在这次讨论出现苗头时,中共已经开始学会如何做好一个仲裁者,保证整个讨论引向与自己有利的方向。例如薄案发生后,面对左右两派网站已然针对此事不断发生,甚至有将矛头转向今年10月份将召开的18大时,当局立刻做出反应,北京时间4月6日,除了乌有之乡、毛泽东旗帜网、四月青年、凯迪社区等左派网站外,共识网、选举与治理等代表右派声音的网站或论坛,集体被当局查封。而据悉此次被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网站发布违反宪法、恶意攻击国家领导人和妄议十八大的文章信息,被要求关闭一个月整顿自查。这次当局整顿力度之大、关闭网站之多近年来罕见。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在中共十八大临近、“薄熙来事件”发生的党内大背景下,面对左右两派日益激烈的,以“重庆模式”等内容为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薄案只是这场大讨论的一个小高潮,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中共如何正确引导,进行社会监督;中国左右两派如何通过讨论是正确及时地传达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需求,疏导和缓解本阶层和利益集团内部的不满和躁动,并且跟对立派别以及政府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和妥协,避免“六四”事件的再次发生,都将是决定中国能否最终走向法制社会和民主社会的基石。而这一切在现阶段下仍然有待观察。


(王雅 撰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