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房地產商和政府造“空城”

《明鏡月刊》記者柯宇倩/許多人將城鎮化視為未來中國經濟的驅動引擎,但也有分析家不抱樂觀。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金融學副教授蔣曉泉在接受《明鏡月刊》採訪時,仍看好城鎮化帶來的成果,但他也認為配套措施若不先行,也可能造成兩極分化擴大的反效果。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在社會安全和公共服務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但要推動這些改變,可能會在地方政府的層級上遭遇困難,如果地方政府仍抱持著舊觀念,認為應由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化的話,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財政緊張,且最快在2013下半年損害經濟成長的勢頭。
 
《金融時報》的文章認為,這代表政府可能無法再承擔基礎設施投資和社會安全體制的改革,如果真要在兩者中做選擇,專注在擴大社會福利和放寬勞力流動上,會更有成效。
 
房地產商和政府造“空城”
 
李克強在推廣城鎮化的同時,也強調城鎮化應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防止人為“造城”, 避免“有城無市”和再搞攤大餅式擴大、唱“空城計”的情況。
 
蔣曉泉對《明鏡月刊》分析,出現空城,跟市場預期有關,從經濟學的角度,就是供給和需求出了問題。如某個城鎮只要100套房,最後卻造了1000套,但附近生活機能不理想,吸引不到人,或房價被房地產商抬得太高,都造成供需不平衡,違背了市場規律。
 
“這裡頭還有投機的因素,例如房地產商如果看好房市,就會開發。這與地方政府的行為,以及中央、地方政府的權限、稅收政策也有一定的關係。地方政府可能希望房地產獲得開發。”蔣曉泉說。
 
通貨膨脹也是中國城鎮化時必須考量的因素。蔣 曉泉對《明鏡月刊》解釋,如何控制通貨膨脹還要看政府的目標,如美國央行的首要政策目標就是通貨膨脹,因為央行和政府是兩個不同機構,通貨膨脹並不一定是 政府要控制的首要目標,政府的首要目標,是保證就業、促進經濟增長,而央行主要決定貨幣的發行量。
 
至於中國,因為是一個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央行的獨立性比較小,蔣曉泉說,中國央行的政策目標,應該和政府的目標一致,所以是否要控制通貨膨脹,還要看這是否為中國當前的主要問題,蔣曉泉認為,經濟增長和就業應才是主要問題。
 
溫家寶卸任前,定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5的目標,蔣曉泉對《明鏡月刊》表示,7.5是合理的數字。通常經濟發展有週期性,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經過20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不可能再持續增長,因為它違背了經濟具有週期性的規律,但中國在不同的時機,有不一樣的增長點,有靠體制改革帶來的效果,也有靠出口導向帶來的效果,現在就是靠城鎮化。
 
“城鎮化不只是帶動某一個產業,而是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金融、保險、醫療、文化、房地產等等一系列的產業,所以這個數字是可以達到的。”但蔣曉泉也提醒,如兩極分化、市場調節與政府關係的問題沒處理好,經濟發展就可能無法持續。
  
在推廣城鎮化的同時,李克強也強調城鎮化應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防止人為“造城”。(中新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