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聚焦中国: 从三中全会公报看习李改革前景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是一个提供多媒体的国际广播机构,每天使用40多种语言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从三中全会公报看习李改革前景
Nov 13th 2013, 20:36, by (林枫)

华盛顿 — 在很多对中国新领导班子给予改革厚望的人士看来,被中国官方媒体赞美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团队在公报中做出了很多美好的承诺,但人们完全看不到任何具体的实施计划。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说:"你完全看不出中共领导人打算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土地、地方融资问题。公报中提到要结束阻碍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但公报对如何兑现这些承诺只字未提。"

公报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似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将得到空前地提升。这给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相当大的遐想空间。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打算推动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信号。然而公报也多次强调公有制是中国经济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这令外界感到矛盾和不解。

华尔街日报中国财经记者麦克马洪(Dinny McMahon)说:"假设中共领导人的确打算让市场在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建立更公平的市场体系, 那么在不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情况下,这两项目标都实现不了。"他表示,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上任之初高调提出的城镇化设想也没有在这份三中全会公报中有任何具体提及。

但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汪铮认为,人们对习近平推动改革的期待值不应过高,中共新领导层只会进行有限度的改革。他说:"从他的背景来看,特别是他的家庭背景,他推动改革的目的都是要让共产党继续掌权。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能更好地去理解习近平的改革。"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推动任何改革措施都将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李克强曾在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讲话时用"壮士断腕"来形容改革的决心和难度。但人们从三中全会公报甚至还看不到领导人哪怕断指的决心。华尔街日报中国财经记者麦克马洪认为,新领导人可能有决心,但不一定有能力。"我认为大的问题在于是否有人真的有能力推动改革。比如中国前总理温家宝,特别是在他任内的最后几年,他好几次提到他能做的事情很少。"

不过,华盛顿邮报前北京分社社长潘文(John Pomfret)认为,公报中提到的、中国将成立两个新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或许是习近平为避开官僚机构、冲破既得利益阻力而将更多的决策权掌握在中央手中。"习近平成立这两个新的机构或许是因为他很清楚要在中国做成一些事情,你必须要靠新的机构才能推动你的议程。"他说。

预计中共将在几天后公布三中全会有关文件的更多内容。届时,人们将能对习李政府的改革计划和决心有更多了解。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